□張雷 顏歡
  2014年世界杯正進行得如火如荼,綠茵場內,一雙雙矯健的腿在奔跑、跳躍、射門……綠茵場外,一副副表情各異的面孔、一張張說著各種語言的嘴,同樣成為輿論的焦點。
  “意大利出局了,改朝換代的時刻來臨了!”“蘇神又咬人了!”世界杯是球星們的戰場,也是名嘴們的舞臺。
  世界杯開賽前,美國《赫芬頓郵報》刊登了一篇文章《這就是足球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的理由》,給出了看球的20個理由。其中一條就是:在體育世界里,足球解說員比其他解說員有著更強的自信。
  正如一句西方諺語所說: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。”足球解說的好壞,也是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但毫無疑問,在看球這件事上,你必須要“聽他們的”。
  1.德國貝拉·萊迪,一切事情都要盡在掌握
  此次巴西世界杯,德國一臺和二台輪流直播。德國二台轉播團隊由金牌足球解說員貝拉·萊迪(下文稱萊迪)領銜。萊迪祖籍匈牙利,1956年生於維也納,不久全家遷居巴西聖保羅,直到1968年才到德國定居。
  在巴西,萊迪學會了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,加上德語、英語、法語和匈牙利語,萊迪是德國二台的語言達人。“作為一名體育解說員,會英語外的小語種很重要,這樣你可以比別人多獲取一倍的信息。”
  1985年從威斯巴登大學畢業後,萊迪加入德國電視二台,1990年開始足球解說生涯。“轉播比賽一般分賽前報道、比賽轉播和賽後採訪評論三階段,我是那種喜歡即興發揮評說事情的人,所以決定朝解說員方向發展。”
  萊迪的解說沉穩而冷靜,從不高聲喊叫,但評論總是一針見血。1994年美國世界杯,他解說了多場比賽,獲得好評,逐漸成為德國二台的主力。
  萊迪的座右銘很德國:“不要給偶然任何機會,一切事情都要盡在掌握中。”這一點,萊迪有過深刻的教訓。1996年,歐洲杯決賽在德國隊和捷克隊之間進行,萊迪說那場解說是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輝煌,但也有些許遺憾。
  “那個時代還沒有網絡,我喜歡手寫資料。我靠跟隊採訪和查閱大量報紙找了不少一手資料,寫滿了足足6張紙。可就在進球場前,我和同事去喝咖啡,竟然把紙落在了咖啡店里。進球場後,我只好在比薩外賣的包裝紙殼上寫下一些資料救急。好在手寫信息容易記住,平時也有積累,沒有影響到直播。”
  2005年10月,中國隊在漢堡同德國隊進行友誼賽,賽前萊迪把中國隊球員的電子資料發給中國記者核實,長達40多頁,然後他在電話里逐一核對名字的發音,過程持續了近1小時。
  “中文四聲發音太難了,我在紙上用德語做了標註。”雖然中國屬於足球第三世界,雖然德國觀眾也不知道中國球員名字的標準念法,但是萊迪一點也不馬虎。
  2008年歐洲杯半決賽德國同土耳其比賽時,比賽地瑞士巴塞爾突降暴雨,轉播中心遭遇雷擊,信號突然中斷了十幾分鐘。萊迪鎮定自若,繼續解說,電視圖像顯示出的一直是他的照片。至今,很多人回味起那次精彩的解說都說:“和看直播沒什麼差別。”
  萊迪解說過2004年歐洲杯決賽、2006年世界杯決賽、2010年世界杯決賽和2012年歐洲杯決賽,當然還有本屆世界杯。他也因此被稱為“比德國隊進決賽次數還多的人”。
  2.巴西加爾旺·布埃諾,一個極度情緒化的人
  在本屆世界杯的舉辦地巴西,64歲的加爾旺·布埃諾(下文稱布埃諾)是經歷最為豐富,且最受尊敬和關註的體育解說員,沒有之一。
  他在體育評論界摸爬滾打了整整40年,成名於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,幾乎見證了巴西足球登上世界巔峰的整個歷程,這次是布埃諾第十次為巴西球迷解說世界杯比賽了。就在幾天前,美國《紐約時報》還將布埃諾選為巴西體育評論員的代表。
  巴西人認為,布埃諾進行比賽解說時最大的風格就是“感情”。刊登在巴西著名雜誌《看吧》上的文章《巴西人最愛和最恨的布埃諾》這樣寫道:“他在解說的時候不會喊叫、蹦躂,也不會慶祝進球;但他的情緒一直在隨著巴西運動員的成績而起伏,從內心深處感到悲哀或者喜悅。”
  1994年巴西獲得世界杯冠軍時,布埃諾說著說著就激動得哭了起來,一邊抹淚一邊講解;而當國家隊在一場比賽中輸給巴拉圭後,他在賽後評述時聲音顫抖而嘶啞。布埃諾自己也說:“我是一個極度情緒化的人。”
  這種情緒化,讓布埃諾成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。比如,有時他在講解中會夾雜些粗口;凡是有巴西隊參加的比賽,他都會化身為一個“極端的民族主義者”,對本國隊伍極盡吹捧之能事。
  不過,在熱愛足球如生命的巴西民眾看來,布埃諾的情緒化也算不得什麼大毛病,他甚至因此俘獲了千萬巴西球迷的心。不少巴西觀眾表示,每每聽到他的解說都會更加熱血沸騰。
  前段時間,巴西有家八卦網站上爆出條假新聞:著名解說員加爾旺·布埃諾去世。這馬上引起了巴西人憤怒攻擊,網站不得不暫時關閉。
  在本屆世界杯上,布埃諾作為比賽現場的一號位解說員依然奮鬥在前線。布埃諾則說,他會用巴西世界杯給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——本屆世界杯後,這位老將準備退役了。
  3.批評就像海洋中的一塊小油漬,對我不重要
  在中國,足球解說員受到的關註程度不亞於球星。一邊看球賽,一邊抓解說員的小辮子,是球迷們的一大樂事。
  早些年,幾乎每個球迷都能背出韓喬生老師的幾段語錄:隨著守門員一聲哨響,比賽結束了……各位觀眾,中秋節剛過,我給大家拜個晚年……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……巴西隊的後防線是清一色的巴西隊員……
  而本次世界杯又誕生了“朱氏語錄”。揭幕戰上,央視解說嘉賓朱廣滬說話不多,一開口基本上就是“對對對”、“這球好”、“這球不好”……類似的語句迅速被總結成“朱氏語錄”。
  其他名嘴也或多或少被調侃。劉建宏因為提供的信息太多,被網友形容為“婆婆媽媽”;段暄在進球時喜歡拉長聲音高喊“GOAL”(進球),有觀眾為他掐表,據說長達20秒;激情四射的賀煒,解說中不時吟段小詩,得了個外號“賀詩人”。
  不得不承認,在新聞娛樂化傾向的驅使下,體育解說有追求個性、刺激,進而缺乏客觀公正的趨勢。
  那麼,一名優秀的解說員,應該是什麼樣的?對這個問題,萊迪曾給出答案:“好的體育解說員是一個評述者,而不要讓自己成為主角。解說應該像裁判,不引人註意,但卻能讓旁觀者順暢地享受比賽。”
  另一方面,如今網絡已是無處不在,解說員的每一句話都會被無限放大,再嚴謹、客觀的分析,再大名鼎鼎的解說員,也難免受到批評、指責。
  在本屆世界杯上,萊迪也被球迷的挑刺搞得不勝其煩,而萊迪對此的回應,可看作是所有解說員的心聲:“對體育解說員的喜好,是個人品味的問題。我歡迎不同意見,但這種表達必須是理性的。現場體育評論不可能句句精雕細琢,觀眾應該有心理準備。現在很多人喜歡在社交網絡上給解說員挑刺,甚至不看比賽也要逐字逐句地批評。這些批評就像海洋中的一塊小油漬,對我不重要。”
 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,足球解說員比其他解說員有著更強的自信——而自信,也是名嘴們屹立不倒的秘訣。
  (本文由《環球人物》供稿)
  張雷、顏歡  (原標題:舌戰世界杯的名嘴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jnzyiqakkz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